媒体财院

【淮海晚报】“这是一次很好的现场教学” “到社区,看望老兵爷爷”公益行第六期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18浏览次数:12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日,由淮安日报“好人好报”工作室、市档案馆、爱心企业的代表以及医护人员、师生等志愿者组成的看望老兵小分队,抵达“致敬不朽荣光——到社区,看望老兵爷爷”公益行第六站——清江浦区京北社区北京新村小区,一起看望84岁的老兵爷爷赵克诚。

●永远不忘成为军人的起点

“大家来看望我这个老兵,太让我感动了!”看到看望老兵小分队的成员,赵克诚难掩心中的激动。他特意拿出一件珍藏多年的“宝贝”给大家看,这是1959年12月涟水县人民武装部为他开具的《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纸质微微泛黄,装在密封文件袋里,保存得很好,上面写道:“赵克诚同志:你以实际行动,积极地响应征召,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这是我成为军人的起点,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他说。

入伍前,赵克诚在涟水县中学读初三。得知征兵消息后,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军人的他兴奋不已。最终,各方面条件都合格的赵克诚顺利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刚开始,赵克诚和他的新兵战友们都不适应,晕船是他们首先要面对和克服的难题。经过艰苦训练,他们飞速成长,很快适应了海军的生活。赵克诚回忆,在后来的任务中,他们的潜艇曾在海底连续值守90天。那段时间吃过的苦,成为他一辈子引以为傲的回忆。1965年是赵克诚终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他参加了三次海战。在其中一场海战中,他还荣立了三等功。后来,赵克诚将三次海战经历写了下来,整理并装订成册,命名为《难忘的一九六五年》。他在电视上看到祖国越来越先进的军舰,例如第二代淮安舰和我国的航空母舰,打心眼里感到欣慰与自豪。

●让“精神”成为前进的动力

“人要有‘精神’,‘精神’可以鼓舞人们打胜仗!”赵克诚有一个习惯,每次读报时,只要看到与‘精神’相关的论述,他就仔细摘录下来。今年84岁的他,党龄60年,退役回到淮安后,进入一家企业工作。2001年退休后,他依旧闲不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开展理论宣讲,主动投身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并荣获“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先进个人”称号。

“不管干哪一行,你想干好,就要有‘精神’!”赵克诚向看望老兵小分队的成员们讲述“精神”的重要性。小分队成员看到,他在一张张白色卡片上,认认真真记下了各种“精神”——“建党精神”“延安精神”“特区精神”“抗战精神”“劳模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赵克诚说,他把这些伟大精神铭记在心中,不断激励自己,同时带着家人一起学习,希望这些精神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今天收获太多了!在赵爷爷身上,我看到了太多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宝贵精神,当兵虽苦,但我也想去当兵。”本次看望老兵小分队成员、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程欣贺动情地说,听赵克诚讲军旅故事,如同上了一堂生动的“初心课”,他真切地感受到那份跨越60年的坚定信仰与那颗火热的赤子之心,对责任与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学习

在赵克诚看来,学习很重要。在部队期间,他就因为学习时肯下功夫,获评“五好战士”“五好学员”。退役后,他仍然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学习。“不能因为退役了,或是年纪大了,就不学习了。”他说。每月10日是京北社区的党员集中学习日,赵克诚从不缺席。他还坚持撰写学习心得。平日里,赵克诚最喜欢到老年大学和图书馆看报纸,让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每次出门去看报纸,他便会把自制的小本子或卡片带在身上,在报纸上看到好的东西就记下来,回家后再用毛笔誊写,并整理装订好。他多年来记录的一本本学习笔记,让看望老兵小分队的成员们惊叹不已。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大学生要争取进步,好好学习,听党话、跟党走,好好干。”看着朝气勃勃的大学生志愿者,赵克诚语重心长地叮嘱道。“这是一次很好的现场教学,能激励同学们不断前行,努力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本次看望老兵小分队成员、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志愿者史琪说。为了表达对老兵的敬意,相关爱心企业、单位以及看望老兵小分队的志愿者们为赵克诚送上暖心礼物、奉献爱心。全程支持本系列活动的爱心企业——蒙牛别提多美乳品淮安市经营部的杨正申经理送上了店里的蒙牛悠瑞富硒高钙羊奶粉和燕麦片;志愿者、老中医常立顺现场为赵克诚及老伴义诊;淮安市档案馆的志愿者送上精致的档案文创礼物;史琪等师生代表还现场合唱歌曲《军港之夜》和《万疆》,向老兵致敬。(作者:费婷婷等)

网址链接:http://szb.ha101.cn/haby/hhwb/pc/content/202511/13/content_28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