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财经类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以“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为主线,以“擦亮财经底色、打造粮商特色”为目标,构建“党建引领、协同育人、数字赋能、五育融合”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奋力书写财院社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的新篇章。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社区育人“主心骨”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学生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整体规划,建立党委会定期研究、分管领导牵头推进、各部门协同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学校—学院—楼栋—宿舍”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细化各级职责,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党委领导、中心协调、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深入推动“党建进社区”,打造“大学生党员先锋队”实体阵地,常态化开展“社区微课”品牌活动,发挥学生党员在思想引领、学风建设、社区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建引领贯穿社区育人全过程、各环节,确保社区建设方向正、根基牢、活力强。

推动力量下沉,打造协同育人“生力军”
坚持践行“一线规则”,系统推动校院领导、管理干部、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及服务保障人员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通过健全“驻站辅导员社区值班制”,实现辅导员全天候入驻书院、贴近学生。整合“大学生五育融合发展中心”优质资源,系统组建由思政教师、心理教师、就业导师、社团导师及优秀校友等构成的多元化“育人导师库”。依托社区空间常态化开展“心理赋能团辅”“创新创业沙龙”系列活动,实现育人资源在社区一线的精准滴灌。
强化学生主体作用,成立“大学生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构建以楼长、层长、宿舍长为主体的网格化学生自治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与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治理、文化建设、活动组织中担当骨干,形成“师生共建、朋辈互助、自我管理”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全面激发协同育人的内生动力。

优化空间功能,建设五育融合“实践园”
依托“适园书院”与“宜园书院”两大物理空间,学院系统构建了集学生综合服务大厅、学业导师工作室、心理晤谈室、辅导员工作室、阅览区及文体活动区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为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思政教室成为理论研讨与思想交流的前沿阵地,舞蹈房与音乐室转型为美育浸润的艺术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工作室则发展为项目孵化与技能实训的创客空间。这些空间通过系统化运营,已从单一的物理场所升华为融合思想引领、文化熏陶与实践创新的育人载体。
此外,从学生生活的基层单元着手,持续深化“合格宿舍”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宿舍”“先进宿舍”“师范宿舍”“标杆宿舍”评比,将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宿舍文化。大力拓展社区劳动教育实践,组织“清洁校园”“快乐采摘”“农场成果自产自销”等特色活动,推动德智体美劳在社区生活中的深度融合。

聚焦数字赋能,搭建智慧服务“云平台”
加快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智慧服务云平台,对接学校现有信息系统,整合生活服务、事务办理、信息发布、心理辅导等功能,实现“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开发“五育并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实现学生成长过程数字化记录与可视化呈现。利用企业微信等渠道,畅通学生诉求反馈与咨询办理线上通道,建立“接诉即办”响应机制。建设社区安全监控与智能门禁系统,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安全防控智能化。加强网络思政引领,建设“书院文萃”,开展线上主题活动,打造不下线的思想引领阵地。(许龙成)




苏公网安备3208120200058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