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财院

【荔枝网】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发布时间:2025-07-14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紧扣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新路径,助力行业技能人才培养。7月13日,记者走进校园,实地探访了该校在产教融合领域的典型做法与先进经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已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实训中心,专业课教师正在讲授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该课程旨在教会学生用程序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并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城市等领域,让数据真正发挥实用价值。

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汪雯轩告诉记者,课堂上学习的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可用于数据分析,Spark(计算引擎)能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Hadoop(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可搭建数据存储环境,这些技能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学习的专业课程贴合岗位需求和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刘紫微说。

为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数据全产业链人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淮安市数据局的指导下,联合知名企业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与数据产业学院。专业课教师秦媛媛介绍,学校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优势,将行业企业的新要求、新标准、新技艺、新规范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中。“我们依据行业前沿技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修订教学大纲,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引入课程,拓展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与行业专家、企业导师、产业教授共同开发了适应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新形态教材、教学资源库及实习实训体系。”

作为人工智能与数据产业学院的理事成员单位,淮安市清江浦融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鑫表示,该学院的成立搭建了高效合作平台,促进了多方协作与资源共享,有力破解了数据产业人才短缺的难题。“未来我们将在数据标注、可信数据空间等方面展开业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景,让他们接触到市场上的真实业务。”

当前,产教融合存在“校热企冷”“合而不深”等问题,这需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及企业的育人主体作用。央企、地方国企要带头履行育人职责,主动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并按企业岗位总量设立一定比例的职业学校学生学徒岗位。职业学校也需结合城市及产业特色,探索差别化发展路径。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提升产教融合质量与模式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新能源汽车产教联合体,成立全国首个粮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及全国智慧审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学校产教融合处副处长张蓉蓉介绍:“学校先后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数据、新能源汽车、智慧金融、数字商贸、数智物流与供应链、粮食工程、品牌传承与国际传播、数智财务、群汇知缘等产业学院。围绕订单培养、微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联合攻关、行业课程开发等项目联合开展共建。目前已实现每个二级学院均依托优势专业建成至少1个特色产业学院的目标,全面推进学校专业群与地方产业集群的深度匹配。”

淮安天泽星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双主体”育人机制。公司副总经理王峰介绍,公司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联合开发特色课程,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同时,学校为公司提供人才储备与技术研发支持,共享教学资源,实现了“课堂即车间、作业即项目”的沉浸式培养。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维表示,学校目前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打造“总部企业+地区代表企业”育人模式,并引入理事会管理方式。“以往企业冠名的产业学院存在弊端,一旦企业退出,学院就可能陷入瘫痪或停滞。而实行理事会模式后,我们整合了多家企业资源,持续为微专业建设、科研协作、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搭建平台,满足学生实习、就业、创业的需求。生产性服务行业有财务、融资、法律事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岗位,学校设有会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院、法律与人文艺术学院等,能够提供这方面的人才。”

(智能工程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处、纪亚丽)

链接地址:https://m.jstv.com/news/2025/7/14/1394313078768214016.html?curchannel=%E7%8E%B0%E5%9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