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在火热实践中淬炼青春担当。6月27日,法律与人文艺术学院举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吹响了青春奔赴实践的嘹亮号角。学院党总支书记任李、院长解瑞卿、专职辅导员、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实践队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总支副书记袁飞主持。
重温实践风采,点燃奉献激情
与会师生首先共同观看了学院往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视频集锦。一幕幕扎根乡村的生动画面、一个个挥洒汗水的青春身影,不仅深情回顾了学院实践育人的丰硕成果,更极大地激发了在场同学投身今年实践、贡献青春智慧的热情与决心。
明晰实践蓝图,勇担时代使命
学院分团委书记褚旭,详细介绍了本次“江苏财经法律援助志愿者协会——普法为民家乡行格桑花开团队”“海棠援普法宣讲团”“海棠行——助力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实践团”,三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代表郑重承诺,传递青春力量
“普法为民家乡行”团队队长、学生代表德吉央宗在发言中表达了全体队员的心声。她承诺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实践,严守纪律,深入调研,学以致用,力争在普法宣传、服务群众中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旗帜指引方向,使命催人奋进
授旗仪式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在热烈的掌声中,任李、解瑞卿郑重地将象征责任与使命的鲜红队旗授予三支实践团队的队长。授旗过程,传递着学院的殷切嘱托,凝聚着队员们勇担使命、建功基层的坚定信念。
殷殷嘱托砺初心,谆谆教诲明方向
解瑞卿对即将出征的实践团队提出三点期望:一要筑牢安全底线,时刻绷紧安全弦,确保实践活动平安有序;二要深化实践内涵,紧密结合专业知识,聚焦真问题,力求实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三要锤炼意志品格,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意志,在服务奉献中提升境界,展现法文学院学子的卓越风采。
锚定目标要求,砥砺实干担当
任李在最后的总结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实践活动的政治意义和育人价值。他指出社会实践是响应国家号召,要求全体队员在实践过程中要有“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修课;聚焦重点任务,特别是发挥团队专业优势,精准服务地方法治建设需求;严明纪律作风,展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注重总结宣传,凝练实践成果,讲好青春奉献的动人故事。
旗帜所指,心之所向。法律与人文艺术学院三支实践团队整装待发,即将奔赴广袤基层,以智慧与汗水浇灌实践之花,为服务地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澎湃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