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4月2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党委宣传部、团委在图书馆第二会议室举办“五四精神的历史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理论研讨会。学校副校长梁枫、宣传部部长邹瑄、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教师等参加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程向阳主持。
梁枫以《在青年学生的心中播下“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种子》为题,从习近平重要阐述分析了“五四精神”的历史意蕴、要求老师们用“五四精神”引领全校学生立志成为具有爱国情操、进步追求、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是要把爱国情操熔铸在学生的职业理想之中,二是要把进步追求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三是要把民主意识植根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四是要把科学精神贯穿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之中。
邹瑄以《弘扬五四精神培养新时代的强国青年》为题,分析阐述了五四运动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地位、高校进一步学习和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意义。认为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五四精神的学习和研究,认真思考五四精神的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校团委书记何振华阐述了五四运动和共青团的关系和历史渊源,充分肯定了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介绍了我校团委围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思政课兼职教师郑毅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价值觉醒中的“文化革命”,并从“慕仰西方”的深刻反思、“民族精神”的自我重塑、“民族权益”的价值诉求、“民族出路”的价值诉求等四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晓翔充分肯定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实现理性爱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思政课教师于兴艳、王行靳、周导杰、程功、洪绍青、于志英等也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通过本次研讨会,大家对五四精神的历史意蕴及其当代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更加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肩负的责任,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党、听党话、跟党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史琪 图/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