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第五个国家公祭日,为了缅怀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马院组织我校部分师生代表赴张纯如纪念馆参加2018淮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暨张纯如逝世十四周年纪念活动。
10点整,在张纯如纪念馆的广场上,伴随着防空警报的鸣笛,我校师生代表和淮安市各界人士肃立默哀一分钟,向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和这位用生命抒写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伟大女性,表达哀悼。升国旗、宣读祭文、朗诵诗歌《和平宣言》、在和平墙签名……不同的形式,共同的心愿——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缅怀先人、珍爱和平。
在低哀的音乐声中,师生们队列整齐,佩戴着象征和平的紫金草徽章,手持白菊,向这位被西方称为“最好的历史学家和人权斗士”致敬。随后,师生们还走进张纯如纪念馆内,感受张纯如短暂而又激荡的一生。纪念馆主要分为“大洋彼岸的父母之邦、海外赤子的中国情结、直面真相的《南京大屠杀》、激情燃烧的历史捍卫者、不能停止的求索之旅、光照人间的正义天使”六个部分。其中,南京大屠杀是布展的核心。讲解员动情的讲解、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段段珍贵的视频,真实记录了张纯如创作《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一书过程,张纯如对二战中最令人发指的一幕作了果敢的回顾,改变了所有英语国家都没有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详细记载的状况,有力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参加本次公祭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接受思政教育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明白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张纯如这样的英雄,我们在敬佩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她勇于探知真相的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将来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参加本次公祭活动的大一学生高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图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史琪 翔宇社 高旭)
△公祭活动现场
△同学在和平墙上签名
△师生参观张纯如纪念馆
△相关媒体采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晓翔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