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 Economics

会计系:传承恩来五德精神 培养德技双馨人才

为了传承“恩来五德”精神,培养“德技双馨”人才,6月11日下午,会计系开展了“传承恩来五德精神,培养德技双馨人才”活动,组织师生党员参观淮安市周恩来五德教育馆。会计系党总支书记李建华、副书记罗斌以及师生党员50余人参加了活动。 

周恩来五德教育馆坐落于淮安市委党校,“五德”指的是周总理的政治品德、思想道德、为政官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进入明亮的圆形序厅,直面会计系师生的是一幅总理绣像,位于其下的是一块砂岩浮雕,总理绣像基本是以意大利《时代》周刊记者焦尔焦·洛蒂违规拍摄的著名照片《沉思中的周恩来》为模板,背景以水墨山水打底而制作的。绣像左侧,总理坐在沙发上,目光投向画面右侧远处,目光坚定却又不失端详。逼真地刻画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形象,巧妙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在性格。米色的砂岩浮雕上则从左至右呈现了松、竹、荷、梅、兰五种植物,设计师将自古为我国劳动人民所称颂的这五种植物内在高贵的品质与该馆的主旨五德巧妙的契合,用古老东方的含蓄手法把人物精神以画面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离开序厅,会计系师生穿过一条描绘总理童年时代的画廊后,进入展厅。展厅的第一部分内容是介绍总理的政治品德方面,周恩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确立,经历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达笃行的过程。周总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屡经波折,并非一帆风顺。军国主义、贤人政治,继而在欧洲接触到的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曾在周总理追求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人生航程中,掀起过不大不小的几片浪花,但是终究周总理寻找到了一条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革命道路。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常常让青年人困扰不已,从新的角度解读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历程,其实可以看做是上个世纪初那一批敢想敢干,救国图存的青年们的“奋斗”,这对时下的青年的教育意义怕是比电视剧上空洞苍白的剧情来的更大一些。

    随着参观的不断深入,展馆以声光电和多媒体手段以及大量的实物从不同角度对总理的工作生活尤其是高尚的品德进行多方面的介绍,在此过程中,一张文革时期贴于西花厅的著名大字报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上面写道:周恩来同志,我们要造你一点反,就是请求你改变现在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才能适应你的身体变化情况,从而你才能够为党工作得长久一些更多一些。这是我们从党和革命的最高的长远的利益出发,所以强烈请求你接受我们的请求。周总理在大字报左侧写下“诚恳接受,要看实践”八个字。邓大姐随后在大字报的右下方详细写了几条补充建议,后来周恩来的嫡长侄女周秉德又加写了“坚决拥护这张造反的大字报,但您的实践还做得不够,必须真正实践,才是真正支持造反者。”疯狂的动乱岁月早已远去,但这张略带喜感的大字报,今时读来却仍能触动心底最柔软之处。

    在协调革命工作和革命感情关系方面,周恩来和邓颖超完美地阐释了什么是先大家后小家,家庭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奢侈品,尽管同在西花厅工作生活,事实上二人单独相处的机会少之又少,只有在总理的最后岁月,两个人才有较长的相处时光,而这并不代表周总理与邓大姐的革命感情有所欠缺,回想起影片《周恩来》最后,总理静静地躺着,邓大姐默默俯身亲吻他额头的一幕,虽然没有一句台词,炽烈的情感却已喷薄而出,令人无限唏嘘。

    整个五德展厅史料丰富翔实,运用图片、影像、实物等多种表现形式和光影等现代科技手段多视角多维度地展示了周总理的崇高道德风范。既有革命家年少时期的艰辛探索,也有革命战争岁月的运筹帷幄,更有治国建设年代的拼搏奉献,斯人远去,壮志永存。作为周恩来精神和文化的传承人,身为新世纪的会计系师生党员,我们更应以总理的五德精神规范自己、要求自己,助力中国梦实现财院梦,共同努力!(丁胜利)

会计系师生党员参观周恩来五德馆

 

会计系师生党员在周恩来五德馆前合影